
文/文平理
本港人口老化,長者照顧問題備受關注。早前先後有兩位長老倒斃家中化為白骨,事件反映如何更有效支援長者尤其是獨居長者更趨迫切。特區(qū)政府已推出相關試點計劃,體現政府關心重視長者福祉的情懷,政府仍需持續(xù)定期檢視、優(yōu)化計劃,整合資源,形成更大支援合力,保障長者安享晚年。
去年3月,以荃灣及南區(qū)作為試點,社署開展「地區(qū)服務及關愛隊伍–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」,並於一個月後擴展計劃至全港18區(qū),透過關愛隊的探訪或接觸,協助識別有需要的獨老和雙老住戶、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,並將有需要的個案轉介至社會福利服務單位跟進。
今年7月中,社署在觀塘及沙田區(qū)推出「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」試點計劃,利用房屋署的住戶資料和社署資料系統內的長者個案資料,識別出居住於公屋、缺乏社區(qū)支援的獨老及雙老住戶,以及護老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。社署委託關愛隊接觸及探訪這些住戶,向他們表達關懷及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適切支援。
根據「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」試點計劃,領取低收入津貼的照顧者一旦入院,醫(yī)管局將會通報社署,由署方跟進被照顧者的情況。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表示,會配對醫(yī)管局資料針對照顧者、獨老或雙老照顧者,「察覺如果是獨老,或者是照顧者參加了我們的照顧者津貼計劃,我們會直接打給他」;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早前期望計劃再擴大,覆蓋正領取社署轄下其他津貼的過百萬名長者,尤其是「雙老戶」。
觀塘區(qū)議員、民建聯柯創(chuàng)盛表示,觀塘區(qū)內近兩成是長者,當中單老及雙老住戶共有約3萬人。他指,關愛隊在區(qū)內有很強人際網絡,措施可精準「走在悲劇前」,但認為社署理應較掌握區(qū)內有需要人士的名單,關愛隊應與長者中心等非政府機構合作,在關愛隊接觸長者後,由中心社工提供支援。
長者是政府精準扶貧策略中的重點之一,尤其是政府鼓勵居家養(yǎng)老,由於人口老化、家庭模式改變,不少長者都是獨居或夫婦互相照顧,需要政府投放更多人力、物力照顧這些長者。關愛隊的確是支援長者的合適力量,不過關愛隊肩負諸多地區(qū)事務,例如支援政府應對極端天氣等,因此在協助助照顧長者工作上,關愛隊需要與其他政府部門、社區(qū)組織合理分工,政府亦要為關愛隊提供相應的專業(yè)培訓,給予必要的資源,例如允許關愛隊仿傚其他慈善機構,可進行支援照顧長者的慈善籌款活動,保障照顧長者的支援持續(xù)穩(wěn)定,彰顯香港社會的愛與關懷。
評論